broken image
broken image
broken image

翹翹板

-媽媽的支點

  • 主頁
  • 關於我們
  • 服務項目
  • 成為母親期小理論
  • 成為母親期大經驗
  • 媽媽資源地圖
  • 最新活動
  • 活動紀錄
  • 聯繫我們
  • …  
    • 主頁
  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服務項目
    • 成為母親期小理論
    • 成為母親期大經驗
    • 媽媽資源地圖
    • 最新活動
    • 活動紀錄
    • 聯繫我們
    • 登錄
broken image
broken image
broken image

翹翹板

-媽媽的支點

  • 主頁
  • 關於我們
  • 服務項目
  • 成為母親期小理論
  • 成為母親期大經驗
  • 媽媽資源地圖
  • 最新活動
  • 活動紀錄
  • 聯繫我們
  • …  
    • 主頁
  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服務項目
    • 成為母親期小理論
    • 成為母親期大經驗
    • 媽媽資源地圖
    • 最新活動
    • 活動紀錄
    • 聯繫我們
    • 登錄
broken image

爸爸也會「時間碎片化」?揭露男性在家庭與職場間的隱形壓力

文:翹翹板

前一篇文章 媽媽時間碎片化:揭露對母職的隱形壓力與社會期待 提及媽媽們普遍遇到「時間碎片化」的困境:那種從早忙到晚,卻總覺得沒有完成任何事的無力感。我們談到女性從小被社會期待多照顧他人,導致成為媽媽後更能「適應」這種被頻繁打斷的生活模式,即使心裡累積著無奈與壓力。

但,爸爸們呢?難道他們就不會面臨時間碎片化的挑戰嗎?英國一項2023年的研究揭示了有趣的性別差異,也讓我們看到男性在家庭與職場間的另一種掙扎。

媽媽「適應」碎片化,爸爸壓力卻「更顯著」?

研究指出,當職場上的工作被切得越零碎時,一般人會感到壓力越大。有趣的是,媽媽們似乎因長期處於多重角色切換的狀態(媽媽、工作者、媳婦、女兒.....等),反而對工作碎片化有較高的適應性,主觀壓力不會那麼顯著。

然而,這項研究也發現,男性在成為爸爸後,當他們的工作時間也被切得零碎時,感受到的壓力反應會更為顯著! 這並不是因為爸爸比較「不能幹」或缺乏彈性,而是因為背後同樣有著深刻的社會結構影響。

社會期待下的男性困境:專注事業,卻難兼顧家庭

從小到大,社會對男性的期待往往是「專注於工作事業」,將事業成就視為成功的標準,也是衡量一個男性是否有責任感的依據。即使成為爸爸,這種期待依然存在:男性應負責家庭經濟,事業不能停滯,甚至要更加衝刺,以提供穩定的經濟環境。

這使得當男性成為爸爸、角色增多後,一旦時間被切碎,他們會感到莫大的壓力:

成就感來自工作,卻難以全心投入: 爸爸們的成就感往往來自於工作上的專心衝刺和表現。但成為爸爸後,他們也必須投入心力處理孩子、伴侶及原生家庭的關係。當時間被分割,他們發現無法像以前一樣全心衝刺事業時,工作成就感便會降低。

家庭付出被「隱形」,難獲認可: 社會並不鼓勵男性將大量時間投入家庭,使得即使爸爸們選擇花更多時間陪伴家人,也難以在家庭中獲得如同工作般的「可見成就感」或直接回饋。許多家庭付出是「隱形的」,這讓爸爸們面臨「兩頭空」的困境:工作無法全心,家庭付出又難被看見。

壓抑情感,壓力內化: 社會文化往往不鼓勵男性表達脆弱或壓力,因此爸爸們即使面對工作與家庭的兩難和無法兼顧的沮喪,也傾向於將這些壓力內化,難以對外尋求支持或表達感受,進一步加劇了內心負擔。

並非所有爸爸都受影響:看見真實的多樣性

當然也必須誠實地說,並非所有爸爸都會被時間碎片化嚴重影響。有些家庭中,家務和育兒的瑣碎事務仍主要由伴侶承擔,使得爸爸得以維持較完整、可控的工作時間,因此較少經歷家庭與工作角色的衝突。然而,這也反過來提醒我們,這種情況的存在,正是社會結構不平衡的證明。

為什麼媽媽「被迫適應」,爸爸卻「難以適應」?

這反映了兩種不同的社會教養模式:

女性: 從小被教導要多照顧他人、多關注家庭,使得她們在成為媽媽後,似乎「自然而然」地被訓練成能適應角色切換和時間碎片化的狀態。這種適應帶有被迫性,且壓力向內累積。

男性: 從小被教導要專心一致地完成工作,不被期待頻繁切換角色或關注他人的瑣碎需求。成為爸爸後,社會仍期待他們扮演經濟支柱,專心於事業。因此,當他們被迫面對時間碎片化時,會感到更大的不適與壓力。

理解爸爸的壓力,給予更多空間

透過這篇文章希望能讓爸爸們在面對時間碎片化和多重角色衝突時,他們的困境也能被社會大眾看見和理解。「爸爸能力不夠」或「沒彈性」的標籤,往往是社會期待與性別分工造成的結果,而非個體能力的差異。我們應該為爸爸們創造更多「角色切換更自如」的空間,讓他們能夠練習並找到平衡工作與家庭的方式,而不必獨自承受兩頭的壓力。

延伸收聽 ——《換個角度談媽媽》podcast EP06 爸爸也不容易—當男性面對時間碎片化

#爸爸的時間#媽媽的時間#時間碎片化#媽媽#新手媽媽#性別結構 #性別差異

訂閱
上一篇
媽媽時間碎片化:揭露對母職的隱形壓力與社會期待
下一篇
媽媽們,你累了嗎?揭開「產後耗竭」(Postnatal Depletion)的神 秘面紗
 返回網站
頭像
取消
Cookie的使用
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、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。一旦點擊接受,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。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。 了解更多
全部接受
設定
全部拒絕
Cookie 設定
必要的Cookies
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、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。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。
分析性Cookies
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,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。
偏好的Cookies
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,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。
儲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