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喜歡現在的身體嗎?還是只看到「不夠好」?
許多媽媽在產後照鏡子時,不是驚嘆生命的神奇,而是驚嚇於自己「怎麼變這樣」——下垂的胸部、鬆弛的肚皮、消不掉的妊娠紋。
但這些對身體的批判,真的是你自己內心發出的聲音嗎?還是早就被這個社會偷偷「植入」了對母親身體的期待與評價?
今天,我們就從媽媽最直接也最真實的經驗出發,帶你認識一個重要的社會理論:傅柯的「身體規訓」,幫助我們重新理解自己對身體的不滿,從哪裡來,又該如何找回主導權。
為什麼媽媽的身體,從懷孕開始就變成「公共財」?
懷孕之後,媽媽的身體往往不再屬於自己。
親戚朋友的關心可能變成:「你應該要多運動」、「你不可以喝咖啡」、「你這樣胖太多了」、「你怎麼還沒瘦回來」……這些意見聽起來像是關心,但實際上卻不斷在規範媽媽的身體行為與樣貌。
這就是傅柯所說的身體規訓:
「社會透過制度、文化與輿論,讓我們不斷內化某種『該成為的樣子』,並進一步自我監控、自我懲罰。」
想像一下這些場景,你可能很熟悉:
- 產後三個月還沒瘦下來,就有人說你錯過黃金瘦身期。
- 媒體報導某女星產後兩個月瘦回少女體態,讓人看了只想低頭看自己的肚子嘆氣。
- 如果你穿著寬鬆隨興,就被說「黃臉婆」;但如果打扮亮麗,反而被懷疑是不是不顧小孩。
- 餵母乳會被說是「好媽媽」,但也可能被勸「會讓胸部變形」。
- 無論你做什麼,好像都不夠——不夠瘦、不夠辣、不夠自然、不夠投入、不夠犧牲......
社群媒體只剩「完美媽媽」...,研究告訴你這個事實!
一項澳洲 2022 年的研究分析了 600 張 Instagram 上標註 #postpartumbody 的圖片,結果發現:
👉 只有 5% 的圖片 呈現真實的產後身體(如妊娠紋、肚皮鬆弛)
👉 其餘 95% 是穿著時尚、身材曼妙、笑容燦爛的「辣媽」形象
這些過濾後的畫面,讓我們以為「其他媽媽都恢復得很棒」,只有自己變形又疲憊。但其實,我們看到的,只是經過篩選的版本。
身體其實沒有錯,是社會的標準太單一
當我們把「美麗的身體」定義成某種唯一樣貌,就會讓大多數真實的媽媽,陷入自我懷疑。
我們的選擇,看似自由,其實都受限於社會對「好媽媽」的各種潛規則。
這就是身體規訓最可怕的地方:不是強迫你怎麼做,而是讓你自己開始懷疑自己做得夠不夠好。
那我們該怎麼辦?3個方式找回身體主導權
1.辨識「不是自己的聲音」
開始練習辨識哪些標準,其實是別人加諸在你身上的。不是每個媽媽都需要瘦回原本的樣子,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餵母乳。你可以自己決定什麼樣的身體狀態,對你和孩子是最好的。
2.找到「多元而真實的媽媽社群」
如果某些社群讓你覺得自己「永遠不夠好」,那就不是一個安全的空間。主動尋找更包容多元身體樣貌、真實經驗分享的帳號或社群,能讓你重新認識什麼才是真實的美。
3.練習重新感受自己的身體,而不是檢查它
不要只是站在鏡子前檢查「哪裡還沒瘦」、「哪裡變形」。問問自己:
「我現在身體感覺如何?累不累?緊不緊?冷不冷?」這樣的感受式關照,會讓你與身體重新建立溫柔連結,而不是只有審查與批判。
身體不是「該怎樣」,而是「能怎樣」。
你不需要變成辣媽,也不需要刻意扮演黃臉婆。你可以是任何一種媽媽的樣子,只要那個樣子,是你自己願意、喜歡、自在的。
讓我們一起把身體從社會規訓中解放出來,重新感覺、重新定義。
延伸收聽 ——《換個角度談媽媽》podcast EP04小理論|怎麼看自己的身體,可能不是自己決定的?我們可能被「規訓」了?!?
#懷孕#產後#產後恢復#產後身材#媽媽的身體#身體主導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