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媽媽真實告白】那些說不出口的感覺,11種媽媽們描述產後憂鬱的隱喻
九年半前,我經歷了第一次產後情緒失調(postpartum mood and anxiety disorder, PMAD),當時焦慮是我最常見的症狀,而焦慮到了極點後變成被困住的憂鬱...。 如今,那段經歷的畫面仍歷歷在目。
而在為翹翹板的 Podcast 節目《換個角度談媽媽》準備內容、希望幫助更多人理解產後情緒失調(PMAD)的過程中,我透過閱讀與整理許多相關資料,也重新看見了當時的自己,並對那段經驗有了新的理解。
在這個過程中,我驚喜地發現了一項非常有共鳴的研究,是美國護理與心理學者 Cheryl Tatano Beck 在 2020 年發表的《Postpartum Depression: A Metaphorical Analysis》研究。
她重新分析了三組產後憂鬱母親的敘說訪談資料,發現這些女性在描述自己產後憂鬱經驗時,最常用的,不是診斷名詞,而是隱喻。
因為產後憂鬱的感受,常常說不出來。 它不像發燒,也不像明確的疼痛,它更像—— 一場困住我們的沉默。
Beck 在研究中彙整出 11 種來自媽媽們原始敘述的隱喻, 這些不是像寫作文一樣刻意描寫出來的,而是一種想盡辦法的嘗試——試圖把混亂的內在情緒轉化為可以被理解的語言。
最能夠描述我當時經歷的,是這幾個:
「被困住了(Feeling trapped)」 那時候的我,整天待在家裡,明明有窗有門,卻仍像是被關在一間牢房裡。 不是真的鎖住,而是沒有選擇、沒有退路。 日子只剩照顧孩子的迴圈,一天接著一天重複,哪裡也去不了,也沒有人等我。 我不記得上一次單獨出門是什麼時候,只覺得自己被困在「媽媽」這個角色裡,怎麼掙扎都沒有出口。
「像個外星人(Feeling like an alien)」
有一陣子,我覺得自己好像不是真的存在。 身體還在照顧孩子,但心卻像飄在空中,看著這一切發生,卻感覺不到真實。 那不是疲累而已,而是一種連「我是誰」都消失的感覺。 像是我不屬於這個家,也不屬於這個世界,彷彿我是一個誤闖地球的外星人,怎麼努力都接不上地面。
「像個孤單的人(Being a loner)」 那時候我覺得,全世界沒有人能真正理解我在經歷什麼。 不是沒有人陪,而是連自己都說不清楚到底怎麼了,怎麼能期待別人懂? 我試過開口,卻總是講到一半就卡住,最後只剩「算了」這兩個字收場。 那種無法被理解、也無法表達的孤獨,比只是一個人還要孤單。
「腦袋裡全是蜘蛛網(Having cobwebs in the brain)」 產後憂鬱最嚴重的時候,我連幫孩子的衣服分類都做不到。 不是不想做,而是腦袋像塞滿了灰塵和蛛絲,怎麼想都卡住,什麼都無法開始。 而焦慮,則像一隻看不見的蜘蛛,在我腦裡不停地織——一圈又一圈,越織越密,最後整個腦海都被網住,密不透風。 我在自己的頭腦裡迷路了,找不到出口,也找不到我自己
而在研究中來自媽媽表達有關產後憂鬱的隱喻有以下11種
・像被一噸磚頭擊中(Being hit by a ton of bricks)
・像走鋼索(Being a tightrope walker)
・活在惡夢裡(Living in a nightmare)
・被困住了(Feeling trapped)
・漂浮在海中央(Being in the middle of the sea)
・像個外星人(Feeling like an alien)
・像個孤單的人(Being a loner)
・像個破籃子(Being a basket case)
・腦袋裡全是蜘蛛網(Having cobwebs in the brain)
・我像垃圾(Feeling like garbage)
・跌到谷底(Hitting rock bottom) 這些隱喻,也許不是每個妳都經歷過,
但如果有幾句讓妳心頭一震—— 那就代表,妳的感受被聽見了。
最後想跟大家說,我們分享這些隱喻,不是為了貼上「產後憂鬱」的標籤,也不是說只要有這些感覺,就一定是生病了。
而是希望能更靠近媽媽的內心,讓那些難以形容的狀態,有一種被理解的可能。
有時候,妳只是太久沒被問一句:「妳還好嗎?」
如果妳也曾覺得自己像個外星人、腦袋像塞了蜘蛛網—— 這不是妳一個人的問題,也不是什麼丟臉的事喔。
這些感受,很多媽媽都曾經歷過,我也是這樣走過來的。
妳可以尋求幫助、找專業聊聊,讓更多人一起來支持協助妳。
慢慢地、一步一步地,妳會走回自己的節奏, 不必變回從前的妳,而是長出一個當了媽媽後專屬於妳自己樣子的新的妳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