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因為一些身心的議題,我又重新開始諮商。
跟隨著諮商的歷程,我逐漸發現一直以來我的狀態很容易掉入「非 1 即 0」。
只有 1 才是完整,少了一點點就不完整了,直接歸0,就是破碎。
當了媽媽之後,這樣的標準好像變得更嚴格。
身體要健康、情緒要穩定、生活要好好安排、孩子要被好好照顧,一缺了些什麼,就覺得我破碎了。
前幾天的諮商,諮商師把白紙放在全黑的桌上問了我:「這樣就不完整了嗎?」
我當場愣住,因為我竟然看到了「黑底上有白色」這個樣貌的完整。
我說出一句話:「不是1才是完整,而是0.1 有 0.1 的完整、0.2 有 0.2 的完整。」
我清楚知道我不是在安慰自己「這樣也可以啦。」,而是慢慢看懂——原來完整,不是只有「1」那個版本。
不是只有當我健檢都沒紅字、情緒穩定有耐心、做得好、笑得出來,才叫完整。
每一種當下的我,都有它的樣貌,每一個樣貌,都是一種完整。
膽固醇過高的我、疲憊的我、身材走樣的我、卡住的我、生氣的我、低落的我、迷路的我、不確定的我、茫然的我,其實都不缺什麼,都是一種完整。
完整是流動的,每一刻都是一種完整的樣貌。
我想藉這次諮商的看見,
來跟每位媽媽分享——
妳此刻的樣子,不管是0、0.1、0.2、0.5、0.8、1….,
妳都是自己的樣子,是當下的、獨特的、夠完整的妳。